分享
创业的几条原则
输入“/”快速插入内容
创业的几条原则
飞书用户5657
2024年5月24日创建
413
532
2
原则与成长手册,会持续更新,今天补充一下最近跟团队分享的几条原则。
有学习来的,有自己总结的,都是我认可和在践行的。
解决了谁的什么问题
这是核心,这个是起点,我们要做一个新产品,第一个要回答的问题就是这个,要回答解决了「谁」的什么问题,回答一定要清晰,这个「谁」,一定要具象到人身上。
早期的产品,一定不要贪多,一定要聚焦。
比如芦笋录屏的第一个用户,就是一个从新东方出来的初中数学老师,解决了她上网课后给学生讲习题的问题,过去她需要本地录制,发生视频文件,现在她只需要打开芦笋开始录制,完成后直接发送视频链接。
芦笋群组,解决了一个退休的语文老师,她自己讲书,放到群组里,学生家长付费进群。
完成好过完美
产品是迭代出来的,早期的产品,不需要完美,能用就行,一定不要憋大招,因为时间成本也是成本。这是很多创业者最容易忽略的地方。
在组织里(大公司)产品要求和标准很高,机制很完善,那时因为大厂产品用户很多,所以必须这样。
但如果自己开始创业了,早期最好不要这样,应该以速度优先,尽快推出产品,尽快让用户参与进来,看看用户反馈,和用户一起迭代产品。反正刚上线,也没有多少用户。
幕布的第一个版本连注册登录都没有,只有编辑器,就是可以写,但不能保存,刷新就没有了,不影响用户体验和给反馈。
低成本的快速尝试
创业早期不应该聚焦在一款产品上,因为很难一次就成功,可以聚焦在一类产品上,要尽量降低单个产品的成本,多做几个,多放到市场上尝试。成本越低越好,速度越快越好。
通过用户反馈,决定继续投入还是放弃。当然,大部分都是需要放弃。
小米的早期,字节跳动的早期都是这样的策略。
创业就是要细分垄断
早期的产品要像一把刀,在市场上切一个小口,切口越小越好,越小意味着产品越垂直,因为越垂直,越容易拿到用户/市场反馈。
创业不是只有一次机会,创业过程是机会,认知是从用户中迭代出来的。
创业是个持续动态的过程,从小众市场切入,先站稳,再慢慢横向拓展,即使不拓展,那也很不错了。因为你的下一个产品,就可以比第一个稍微大一点点。
还有一点,越垂直,竞争往往越小,成功率也会越大。
创业要趁早
如果你考虑创业,一定要尽早开始,因为这样可以增加你成功的次数,毕竟很难一次创业就成功。
创业本身大概率永远准备不好,当想创业的时候,开始,就行。
创业过程的本身就是创业最大的回报,因为享受了从无到有的过程。
创业就是创造的过程。
还有一点,早点开始创业,成本更低,毕竟随着年龄增长,生活成本也越来越高。
早点开始,一个人吃饱,全家不饿,多试几次。
同时,永远有创业机会,永远有层出不穷的创业者出现。
创业成功往往是资源不足
创业的过程是创新,创新往往是因为资源不足,资源不足,才会聚焦做最重要的事。
做幕布的时候,我们最早想做在线演示类产品,但因为资源不足,只有王旭一个人开发,所以我们做了幕布,毕竟幕布的核心就是一个编辑器。
做芦笋,我们没有坚守「异步视频沟通」而是变成了一款录屏工具,如果我们钱很多,我们可能会加大投入,去教育市场,可能也死路上了,创业者最好不要教育市场,这个成本太高了。
用你有限的资源,做用户最需要的产品,就去解决一小部分人的需求,主动选择做小。
先从小开始,真真实实聚焦到用户需求上。
因为有小才可能有大。
上一篇:
为什么要再创业
下一篇:
如何冷启动一款产品